跳到中央內容區
:::
:::
×

淨零壓力下的能源轉型:臺灣電資大廠綠電採購現況與發展路徑

在全球淨零轉型趨勢下,綠電採購已成為臺灣電資產業減碳與永續轉型的核心策略。隨著AI與雲端運算推升用電需求,以臺灣為核心的半導體、伺服器與資通訊設備產業更屬高耗電族群,我國能源轉型的進程直接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與供應鏈韌性。根據RE100的統計,截至2024年,已有36家總部設於臺灣的知名企業加入RE100行列,包括台積公司、台達電子、鴻海精密等,承諾2050(或更早)達成100%使用綠電。

綠電採購為何勢在必行?政策驅動與國際品牌商壓力下的產業因應策略

目前全球已有超過440家跨國企業承諾加入RE100倡議,其中蘋果公司(Apple)為了達到2030年碳中和的目標,已在其《供應商行為準則》中明確要求所有直接供應商在全球製造據點逐步採用100%再生電力,並建立完善的溫室氣體排放管理系統與制定減碳計畫,確保整體供應鏈低碳轉型。截至目前,已有超過320家供應商(Apple直接製造支出約95%)響應該政策。其對臺灣電資產業影響深遠,尤其對身為Apple主要晶片供應商的台積公司而言,為維持供應鏈合作與訂單穩定,必須積極導入綠電採購與減碳行動。

以科技巨擘為例,Google2024年宣布與貝萊德(BlackRock)氣候基礎設施基金合作,在臺建置1GW太陽能案場,以實現其2030年前於全球營運據點全面採用全天候無碳能源(24/7 Carbon-Free Energy)的目標。此舉不僅有助於降低其範疇三(Scope 3)溫室氣體排放,也象徵國際企業對臺灣再生能源市場的高度關注與長期布局。這些跨國企業的行動,將直接影響投資人對企業永續績效的評價,同時推動臺灣電資產業加速規劃與執行綠電採購及能源轉型策略,以維持國際市場競爭力並強化外資投資信心。

臺灣電資企業綠電採購策略與減碳實踐

臺灣電資大廠近年在國際減碳趨勢與供應鏈壓力下,積極推動綠電採購與能源轉型,紛紛設定具體目標並採取多元策略:

1.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:

2023年,台積公司將RE100目標提前至2040年,目前海外據點已實現RE1002024年臺灣廠區再生能源使用量達14.5億度,整體再生電力使用占總用電量約14%,公司目標於年底提升至20%,並計畫在2030年前達成60%。隨著晶圓製程持續邁向先進節點,能源需求也大幅增加,目前台積電累計簽訂4.4GW的再生能源契約,已超越全臺離岸風電目前的併網總量。此外,自2025起,台積公司將首次直接使用臺灣離岸風電,成為國內風電轉供給私人企業的首例。

2.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

台達電子以2030年達成RE100為目標,截至2024年,其全球營運據點已有84%使用再生電力,領先國內電子產業。台達電子採取策略性分層方式推動再生電力,首先透過節能措施降低用電需求,再以自發自用的再生電力滿足內部用電;其次採用直購方式取得再生電力,如再生電力購電協議(PPA)與綠色電力產品等電證合一方式;最後才使用電證分離的再生能源憑證(Unbundled EACs)補足缺口。並鼓勵各據點提出創新做法以提升再生電力比例,同時結合RE100採購準則與內部碳定價機制,目標在2025年超過半數用電來自電證合一的再生電力。

3.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

鴻海於2024年正式加入RE100,承諾2040年前全球營運據點全面使用再生能源。作為電子製造業中綠電成長最快的企業之一,綠電使用佔比由2022年的8.28%2024年大幅提升達67.38%,提前完成先前設定於2030年綠電使用佔比達50%以上的目標。在綠電布局方面,鴻海以其營運廠房屋頂太陽能發電建設作為綠電自給的基礎路徑,並於中國大陸、印度及越南等製造基地透過自建與收購方式,大規模部署屋頂式及地面式太陽能發電系統。同時,鴻海也積極推動多元化綠電採購計畫,逐年提升綠電採購量,透過簽署長期綠電採購協議以補足自發電不足,以應對其全球製造據點的能源需求。

其他主要國內電子大廠:包括緯創、廣達、仁寶、和碩等的綠電使用比例均達40-60%,高於全球RE100製造業會員平均水準,展現我國電資產業鏈整體低碳轉型的趨勢。

我國企業採購綠電未來展望

在國際市場需求與上游供應鏈減碳壓力的雙重推動下,經濟部預估至2030年,臺灣企業對綠電的總需求將突破400億度,放眼國際,同樣屬於地狹人稠國家的新加坡,近年積極透過跨境電力進口策略提升綠電占比。2022年,新加坡與鄰近東協國家合作推動「寮國-泰國-馬來西亞-新加坡電力整合計畫」(Lao PDR-Thailand-Malaysia-Singapore Power Integration Project,簡稱LTMS-PIP),透過既有跨境電力互聯設備,首次將寮國水力再生能源輸送至新加坡電網,成為東協地區首個正式運作的多邊跨國電力交易項目。根據新加坡全國電力市場(NEMS)統計,2025年前5個月,新加坡的綠電進口量已達1.227億度,約占同期總發電量的0.52%,相較去年同期零進口成長顯著。此舉不僅補足新加坡本地綠電不足,也為區域能源互聯與低碳發展建立示範,顯示跨境電網潛力與實際貢獻正逐步顯現。

當前正值全球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迅速擴張的時期,臺灣電資產業在綠電採購上必須於成本控制、供電穩定與碳排揭露合規間取得平衡。未來隨著政策環境持續優化、市場機制逐步完善,臺灣電資企業應持續將綠電納入中長期能源管理與永續發展規劃,積極簽訂長期綠電採購協議(PPA),並結合儲能技術,以確保綠電供應穩定性,進而強化企業韌性與國際競爭力,逐步實現RE10024/7全天候無碳電力目標,與全球領先進企業同步邁進。

參考資料

1.RE100. (2024). Taiwan Renewable Electricity Market Briefing: Advocacy for Affordable Corporate Procurement. https://www.there100.org/taiwan-renewable-electricity-market-briefing-advocacy-affordable-corporate-procurement

2.Apple. (2024, April 17). Apple ramps up investment in clean energy and water around the world. Apple Newsroom. https://www.apple.com/newsroom/2024/04/apple-ramps-up-investment-in-clean-energy-and-water-around-the-world/

3.CNBC. (2024, July 1). Google invests in BlackRock-backed solar developer in Taiwan amid AI boom. https://www.cnbc.com/2024/07/01/google-invests-in-blackrock-backed-solar-developer-in-taiwan-amid-ai-boom.html

4.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(TSMC). (2024).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4. TSMC.

5.Delta Electronics, Inc. (2025). 2024 Sustainability Report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esg.deltaww.com/CSR-Reports

6.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., Ltd. (2025).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2024. Hon Hai. https://www.honhai.com/zh-tw/CSR/csr-report

7.Reuters. (2025, June 27). Singapore's renewables usage hits record high as imports, solar output rise. https://www.reuters.com/sustainability/boards-policy-regulation/singapores-renewables-usage-hits-record-high-imports-solar-output-rise-2025-06-27/

關鍵字

# 綠電採購 # 再生能源 # 能源轉型 # Apple《供應商行為準則》

附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