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碳盤查:電子資訊產業的永續轉型之路

ESG碳管理:永續之路

立志當率先高飛的青鳥,而非最後被時代淘汰的恐龍

20237月,地球創下12萬年來的最高溫紀錄,聯合國秘書長Antonio Guterres警示全球暖化程度已近乎沸騰。國際社會紛紛將減碳目標設定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,歐盟與美國相繼提出的碳關稅措施,加劇了全球供應鏈上下游廠商的碳焦慮。因美歐分別是臺灣的第三、四大出口市場,面對全球不減碳即出局的現況,迫使我國企業必須迅速調整以適應新的出口規範。

政府與產業界正積極應對淨零挑戰,製造部門名列國內主要排碳大戶,建立相關機制是刻不容緩。政府為協助業者接軌國際減碳趨勢,由經濟部對製造部門排放占比前六大產業(石化、鋼鐵、電子、水泥、紡織、造紙),發布2030年淨零轉型路徑,實施製程改善、能源轉換、循環經濟等策略,透過跨組織、跨領域之整合及落地應用,促成基礎工業進行低碳升級、永續轉型。臺灣的電子資訊業作為世界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,在減碳浪潮上可謂首當其衝。因此,如何因應國際與國內政策壓力,提升企業競爭力與耐衝擊韌性,成為該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
為達成淨零排放目標,產業需先進行碳管理,就如同擬定減重計畫前需先測量體重,溫室氣體減量前的首要步驟便是碳盤查。資策會運用產業數位化推動經驗,建構次產業計算機制,助力產業內部實現一致的盤查方法和統一的數據收集標準,並籌組專業服務團隊,與7家資服業者合作提供數位化碳管理工具,輔導50家電子資訊業者進行碳資料管理分析,結合數位工具強化碳盤查及數據管理,提升碳盤查效率50%以上,並降低30%的錯誤率,業者也因此透過所盤查出的碳數據資訊,規劃出自身的碳目標及作法。

減碳行動需號召整體產業共同響應,經盤查臺灣各大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發現除了大廠本身的排放之外,來自供應鏈廠商的排放量也相當可觀,擇定其中排碳量最高的次產業(半導體、面板、電子製造服務),與相關公協會及供應鏈中心廠攜手合作,公私協力一同致力於減碳解決方案,透過「以大帶小」模式,由電子資訊產業中心廠領頭,帶動整體供應鏈低碳轉型,鼓勵汰換耗能的老舊設備,導入數位科技及智慧服務平台,促成企業以系統化、智慧化作法,降低製程及設備能源消耗,減少組織或單位產品碳排放量。

臺灣電子業在國際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,特別是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的浪潮下,臺廠早已面臨國際品牌廠的減碳要求,國內外減碳政策接踵而來,減碳勢在必行。低碳不是成本,是未來的競爭力跟商機,從老闆到員工,從中心廠到供應鏈,讓減碳能力深入企業經營DNA,政府持續強化產官學合作,擴大產業輔導,帶動排碳大戶及其供應鏈業者同步進行升級轉型,逐步落實政府節能減的政策目標,實現永續低碳的未來。

 

【計畫團隊】

團隊1.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數位轉型研究院 智造科技中心 蔡明宏主任研究團隊

【資料來源/新聞報導】

2024/03/27碳費費率未出爐 薛富盛:可能尚需12個月
https://www.cna.com.tw/news/ahel/202403270232.aspx

2023/11/20 經濟部推動電子資訊淨零新藍圖 超前部署護國群山關鍵競爭力
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11799/7577644

2023/05/16 經濟部領航 電子資訊產業攜手推動低碳轉型 掌握永續供應契機
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11799/7168304

回到最頂端